Казах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Отношений и
Мировых Языков им. Абылай хана
Факультет Востоковедения
Кафедра китайской
филологии и перевода
«Допущена к защите»
Зав.кафедро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к.ф.н., доцент Калибек Т.
Проектная работа
На тему: «哈萨克斯坦是法治国家»
По специальности:
«5В021000 – Иностранная филология: китайский
язык»
Выполнила:
Тлеукул А.
Научный консультант:
м.ф.н., преп. Югай Е.Р.
Алматы 2013
Тема: «Казахстан – как правов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Имя: Тлеукул А.Н.
Группа: 308
Преподаватель: м.ф.н., преп.
Югай Е.Р.
Цель: Проанализировать особенности
правовой власти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Задачи:
- Проанализировать политику Казахстана
- Изучить развитие концепций прав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а в Казахстане
Актуальность:
Актуальность этой темы очень
велика, хотя бы по тому, что каждый
человек, проживающий на территории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должен знать
и осознавать суть этого вопроса
для того, чтобы в действительности
построить правов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Идеологической
основой этому является утверждение
Республики Казахстан себя демократическим,
светским, правовым и социальным государством,
высшими ценностями которого является
человек, его жизнь, права и свободы
Содержание:
- Вступление
-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е символы РК
- Население РК
- Политика РК
- Вооруженные силы РК
- 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ие отношения РК
- Экономика РК
- Культура и образование РК
- Список используем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哈萨克文:Қазақ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简称哈萨克斯坦,国名取自其最大民族哈萨克族,是中亚国家之一,独立前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苏联解体后独立。原首都位于阿拉木图,在1997年迁到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北与俄罗斯、东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与乌兹别克、吉尔吉斯等国接壤。全国面积达2,717,300平方公里,是中亚地区一个大国家,亦是全世界最大的内陆国。
国旗
哈萨克风景欣赏(40张)哈萨克斯坦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地为浅蓝色,旗面中间是一轮金色的太阳,太阳放射出32道光芒,其下有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靠旗杆一侧有一垂直竖条,为哈萨克传统的金色花纹图案。浅蓝色是哈萨克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代表天空,也象征康乐、和平、宁静;哈萨克斯坦于1991年12月独立后采用此国旗。1992年6月4日启用。
国徽
哈萨克斯坦国徽启用于1992年6月4日,为圆形,以蓝、金为主色。国徽突出表现哈萨克人传统的金色毛毡圆顶帐篷、饰带凌空飞扬的骏马,象征游牧生活;底部饰带上是哈萨克文国名“哈萨克斯坦”。
国家政要
总统 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1991年12月出任哈独立后首任总统,1999年1月再次当选,2005年12月,再次蝉联总统,2006年1月就职。2011年4月连任。总理卡里姆·马西莫夫(Karim
Masimov),2007年1月任职,2011年4月再次任职。
面积
272.49万平方公里。
人口
1700万(2013年)。
主要节日
元旦:1月1日;
东正教圣诞节:1月7日;
宰牲节:朝觐的最后一天;
妇女节:3月8日;
纳吾热孜节:3月20或21日(是哈萨克斯坦的新年日,也同样是其他突厥国家和民族的新年);
主权共和国日:1990年10月25日(通过《主权宣言》);
武装力量日:5月1日(1992年);
反法西斯卫国战争胜利日:5月9日;
首都日:7月6日;
宪法日:8月30日(哈萨克斯坦于1995年8月30日通过宪法)。
独立日:12月16日(1991年)
国花
郁金香;哈萨克境内四季均有郁金香开放,这也正是哈萨克把它定为国花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鸟
金雕,它象征着哈萨克民族的自由和豪放。
人口
人口为1700万(2013年),由125个民族组成。哈萨克族占65%,俄罗斯族占22%,还有乌兹别克、乌克兰、白俄罗斯、德意志、鞑靼、维吾尔、高丽等民族。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还有东正教、天主教、犹太教等。哈萨克语为国语,俄语在国家机关和地方自治机关与哈萨克语同为正式使用的语言。
首都
阿斯塔纳 (Astana),人口55万。 阿斯塔纳原名阿克莫拉(Akmola),1997年12月10日正式取代阿拉木图(Alma-ata)成为首都,1998年5月6日改为现名。
行政区划
全国共分为14个州,分别为:北哈萨克斯坦州、科斯塔奈州、巴甫洛达尔州、阿克莫拉州、西哈萨克斯坦州、东哈萨克斯坦州、阿特劳州、阿克纠宾斯克州、卡拉干达州、曼格斯套州、克孜勒奥尔达州、江布尔州、阿拉木图州、南哈萨克斯坦州。两个直辖市是阿拉木图市和阿斯塔纳市。
哈萨克斯坦 - 简史
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历史悠久,公元6世纪中叶—8世纪建立了突厥汗国。
9—12世纪曾建奥古兹族国、哈拉汗国。
11—13世纪契丹人和蒙古鞑靼人侵入。
15世纪末成立哈萨克汗国,分为大帐、中帐、小帐。16世纪初基本形成哈萨克部族。
18世纪三、四十年代,小帐和中帐并入俄国。
1917年11月建立苏维埃政权。
1920年8月26日建立归属于俄罗斯联邦的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1925年4月19日改称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
1936年12月5日定名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时加入苏联,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1990年10月25日,哈萨克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国家主权宣言。
1991年12月10日更名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同年12月16日通过《哈萨克国家独立法》,正式宣布独立,21日加入独联体。
位置
面积为272.49万平方公里。位于亚洲中部,是中亚地区幅员最辽阔的国家。北邻俄罗斯,南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西濒里海,东接中国。被称为“当代丝绸之路”的“欧亚大陆桥”横贯哈萨克斯坦全境。
资源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90多种。煤、铁、铜、铅、锌产量丰富。1984年产煤12,570万吨,商品铁矿石2,400万吨。钨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铬和磷矿石占第二位。铜、铅、锌、钼和磷的储量占亚洲第一位。此外,铁、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也较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100亿吨,煤储量为39.4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1700万亿立方米。森林和营造林2170万公顷。地表水资源530亿立方米。湖泊和水库7600多个。耕地大部种植以春小麦为主的粮食作物,还产棉花、甜菜、烟草等。
哈萨克斯坦 - 政治
政权
国家政权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根据立法、司法、行政三权既分立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原则行使职能。总统为任期7年。总统任命的总理、副总理以及外交、国防、财政、内务部长和安全委员会主席需经最高苏维埃同意。议会是国家最高代表机构,行使立法职能,由上下两院(参议院和马利日斯)组成,上院任期6年,下院任期5年。主要职能是:通过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并对其进行修改和补充;同意总统对总理、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总检察长、国家银行行长的任命;批准和废除国际条约;批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计划及其执行情况的报告等。在议会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两次拒绝总统对总理任命、因议会两院之间或议会与国家政权其他部门之间无法解决的分歧而引发政治危机时,总统有权解散议会。议员由选民以直接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
哈萨克斯坦
宪法规定哈是“民主的、非宗教的和统一的国家”;为总统制共和国,总统为国家元首,是决定国家对内对外政策基本方针并在国际关系中代表哈的最高国家官员,是人民与国家政权统一、宪法不可动摇性、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象征与保证。国家政权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根据立法、司法、行政三权既分立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原则行使职能。
总统由全民选举产生。1995年8月经全民公决通过现行宪法,1998年10月对其进行修改,将总统的每届任期从5年延长到7年。总统任命的总理、副总理以及外交、国防、财政、内务部长和安全委员会主席需经最高苏维埃同意。
议会是国家最高代表机构,行使立法职能,由上下两院(参议院和马利日斯)组成,上院任期6年,下院任期5年。主要职能是:通过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并对其进行修改和补充;批准总统对总理、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总检察长、国家银行行长的任命;批准和废除国际条约;批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计划及其执行情况的报告等。在议会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两次拒绝总统对总理任命、因议会两院之间或议会与国家政权其他部门之间不可克服的分歧而引发政治危机时,总统有权解散议会。议员由选民以直接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
2007年5月,哈萨克斯坦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授权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可不受次数限制地连任总统职务。议会上、下两院议员总数将由116人增至154人,总统任期将自2012年起由7年减至5年。2011年1月,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驳回议会关于延长总统任期建议。
哈萨克斯坦 - 军事
共和国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和平时期由国防部通过参谋长委员会对武装力量实施领导。国防部负责组织国防建设、制定和实施军队建设和发展规划,为部队提供资金、物资技术和装备保障。参谋长委员会为平时和战时的主要军事指挥机构,负责部队的训练、动员和作战指挥。
哈武装力量组建于1992年5月7日,现设陆军、空中防御力量和海军三个军种和航空机动部队、火箭与炮兵部队两个兵种(归陆军司令部指挥),军队总人数为7.4万人。另有国家安全委员会边防总局、内卫部队和共和国近卫军等其它军事力量,总计约16万人。哈于2003年初步建立了按各军种设立的军事教育网络,全军最高学府为“国防大学”;国安委、内务部也分别有下属的军事院校,另外还有近二十所地方院校负责为哈军培养各方面人才。
2007年先后出台《国家安全战略》和新一代《军事学说》,新《学说》详细制订了2010年前哈武装力量分阶段发展措施,提出建军目标为符合世界标准、能够快速展开兵力,并确保国家军事安全的职业化军队。《学说》将哈军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7-2008年),完善地区性军事集团独立作战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战备值勤部队的军事及特种装备、加强军官国外培训。第二阶段(2009-2010年),本质上提高军队战备水平、分阶段配发现代化装备。第三阶段(2010年以后),继续新式装备供给、加强与国有军工企业的合作。
哈实行义务兵役和合同兵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但从2004年起,哈军在扩充兵员时有计划地增加士兵和士官中的合同兵比例。在哈军中合同制军人所占比例达约80%。根据《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防御与武装力量法》和《军人职责与军事勤务法》草案,哈军计划至2010年合同制军人达到85%。
军力
总兵力:截止2011年,哈萨克总兵力达16万左右(常规作战部队)。
陆军:哈萨克斯坦陆军是独联体地区装备最好、最有战斗力的陆军之一。
兵力约11万,现装备各型坦克和装甲战车4000多辆,还有各型牵引式火炮、自行火炮、迫榴炮、多管火箭炮、迫击炮、反坦克加农炮近千门等一系列的地地导弹和火炮系统,另装备了“圆点”战役战术导弹发射装置。此外,还有大量前苏军库存武器装备,编4个军区。
军事关系
与俄罗斯的军事关系:如果说,对新俄罗斯与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中的哪个共和国形成了最牢固和紧密的关系这一问题在苏联解体之后还有过争论的话,那么到本世纪头十年结束前,这一问题已经有了相当明确的答案——哈萨克斯坦,这个与俄罗斯有着最长陆地边界的国家。当时,1992年5月,哈萨克斯坦成为独联体中第一个与俄罗斯签订《友好、合作与互助条约》的国家。根据该条约,双方应致力于建立共同的军事战略空间,共同使用军事基地、靶场和其他军事设施。其他基本的双边文件还有1998年7月6日两国总统签订的《面向21世纪的永久友好和联盟宣言》。早在1994年3月28日,双方就签订了军事合作框架条约。从那时起至今签订了超过60个双边文件和协议,21世纪头十年,这些文件的实施得到了明显的推进。从苏联解体之时起,俄哈强力部门之间就确立了伙伴关系。
此外,在哈萨克斯坦境内还有俄罗斯在其周边地区最大的军事设施,这些军事设施对于确保俄罗斯的国防力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莫斯科以租赁的形式使用这些设施。其中最大的是位于克兹勒奥尔达州的俄罗斯联邦国防部第5国家试验靶场(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位于西哈萨克斯坦州和阿特劳州的第85、171和231试验靶场(后三者归位于阿斯特拉罕州的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契卡洛夫第929国家飞行试验心管辖)、位于西哈萨克斯坦州第20独立试验站、第8和第16测试站(归俄国防部第4国家跨军种试验靶场管理)、位于卡拉干达州、扎姆贝州、阿克秋宾斯克州和克兹勒奥尔达州的国防部第10国家试验靶场(萨雷-沙甘靶场)、位于阿克秋宾斯克州的第5580试验保障基地(原俄国防部第11国家试验靶场——恩姆巴靶场)、位于巴尔喀什湖畔的俄太空部队第3独立导弹太空防御集团军独立无线电技术枢纽(“巴尔喀什-9”设施)以及位于科斯塔奈机场的俄空军独立运输机团。
与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关系:是重要成员之一,条约的宗旨是建立独联体国家集体防御空间和提高联合防御能力,防止并调解独联体国家内部及独联体地区性武力争端。除自身防务以外,还受到俄罗斯的核保护和其他军事保护。
与北约的关系:1994年5月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2002年5月15~16日,哈国务秘书兼外长托卡耶夫出席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举行的欧洲大西洋伙伴国理事会外长会议。哈方与北约重点讨论了在“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框架内加强合作问题。6月,哈加入北约“计划与分析进程”。8月8日,由北约国际司令部军事计划与行动局副局长弗兰克·博兰德率领的北约专家小组访哈。9月9日~13日,北约联合武装力量欧洲东南军区司令阿塔曼率北约军事代表团访哈。11月21~22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应邀赴布拉格出席“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委员会”元首峰会。纳表示,欧洲安全与中亚形势直接相关。充分挖掘北约的潜力,以应付共同的挑战十分重要,希望北约伙伴计划能够得到切实、具体的落实。
与美国的军事关系:哈萨克斯坦与美国于2003年签署了军事合作计划。美国向哈方提供了大批“悍马”军车以及防护、通讯和工程设备。根据哈萨克斯坦发表的新国家军事学说,哈萨克斯坦将继续在军事装备现代化、军事技术转让、人员培训、军事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强与美国的合作。
前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的军事工业曾在该共和国的整个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许多城市是围绕国防企业而建的(例如,斯捷普诺戈尔斯克,谢列布良斯克,舍甫琴柯等)。能够生产轻武器、各种船舶和潜水器、通信设备、无线电电子战设备、海军武器、重型战车伞降系统、导航设备等。
哈萨克斯坦接收了前苏联将近50家国防工业企业,其军事工业企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为海军生产武器和设备。哈萨克斯坦地域辽阔,人口稀少,是理想的导弹和核武器以及包括生物武器在内的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试验地。世界著名的斜米帕拉丁斯克核靶场由几个研究与试验中心组成。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的基础设施包括导弹试验靶场。
哈萨克斯坦积极参与了核武器的生产。除斜米帕拉丁斯克靶场外,还有大量与苏联核基础设施有关的企业,首先是里海沿岸矿山冶金联合体和处女地矿山化学联合体,乌尔巴冶金工厂,曼格什拉克能源联合体,阿兹吉尔斯克靶场等。尽管拥有核武器和导弹的一些关键的生产和试验环节,但苏联极为专业的核装置和投送工具生产技术链条不允许哈萨克斯坦成为独立的核爆炸装置或弹道导弹的生产者。
外交
实行以巩固独立和主权为中心的务实、平衡的外交政策,重点是俄罗斯、美国、中国、欧盟和土耳其等国,美国称其为‘中亚超级大国’,哈将自己定位为“中亚及高加索地区大国”。作为无核国家加入了核不扩散条约,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哈萨克斯坦在欧亚地区国家一体化方面起领导作用。而且,哈萨克斯坦拥有在这些国家范围内稳定局势的显著潜力。在一体化进程和进程中个别国家内产生的许多问题上,哈萨克斯坦都起着带头作用,哈萨克斯坦位于亚洲和欧洲的交界处,其地理位置、经济和军事政治的目的和利益确定了哈萨克斯坦在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地位。
哈中关系
1991年12月27日,中国承认哈萨克斯坦独立。1992年1月3日,中哈正式建交。2005年7月,中哈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是哈对外政策优先方向之一。
2008年1月23-28日,哈萨克斯坦议会上院议长托卡耶夫应邀访华。国家主席胡锦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副委员长何鲁丽分别会见托。其间,托还访问了广东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别会见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2月6日,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致信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受雨雪冰冻灾害表示慰问。3月25日,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致信祝贺胡锦涛主席再次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同日,哈议会上院议长托卡耶夫致信祝贺吴邦国委员长再次当选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3月29日,哈总理马西莫夫致信祝贺温家宝总理再次就任中国国务院总理。3月30日,哈外交部副部长叶尔梅克巴耶夫表示,哈方支持中国在台湾、西藏问题上的立场。4月9-12日,哈总理马西莫夫正式访华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其间,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分别与其会见、会谈。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非资源经济领域合作规划落实措施计划》等合作文件。访华期间,马赴武汉参观访问,并接受武汉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5月14日,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就四川汶川地震向胡锦涛主席致信慰问。